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

来源:语文天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0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。那美不胜收的画面,精彩的修辞手法,鲜明的感情色彩,具有个性的人物肖像等,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。如何使美学主体(学生)感

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。那美不胜收的画面,精彩的修辞手法,鲜明的感情色彩,具有个性的人物肖像等,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。如何使美学主体(学生)感知审美客体(作品)的自然美,从而逐渐深入地体会作品的神韵美,与作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,在发现美的基础上,进行美的创造,这就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。

1.在朗读中显示自然美

朱光潜说:美感起于形象直觉。显示作品的自然美,首先从朗读开始。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氛围,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音乐美、语言美甚至情感美,得到美的感受。

1.1 富有魅力的范读。教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,因为朗读技巧较好的范读,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,并随着教者声情并茂的朗读率先进入佳境,产生“如见其人,如闻其声”的美的感受。如果教者自身朗读条件较差,可以请别人录音,可借助录音带,以弥补不足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配乐范读。可选择意境接近的乐曲播放,这就使审美客体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,在审美主体的脑海中更加形象,产生的氛围更加热烈。

1.2 朗读技巧的指导。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自然美,朗读指导是一个关键。如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一文中“月光下的荷塘”的描写,曲曲折折的荷塘,密密田田的荷叶,星星点点的荷花,淡淡的月色,缕缕的荷香,脉脉的流水,这一切,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,却又是深深的孤独和苦闷的心绪,情在景中,情景相生,耐人寻味。如何通过朗读指导在学生眼前凸现出来,除了在停顿、速度、节奏上加以指导外,主要应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:“田田”和“舞女的裙”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,令人觉得宁静而清丽。“袅娜”、“羞涩”、“明珠”、“星星”读重音,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,再现荷花绽放的美好状态。“缕缕”、“清香”、“渺茫”、“歌声”读重音,使人感到耳畔鼻翼处处充斥着荷香。“颤动”和“脉脉”读重音,则将动静相间的荷塘之美生动展现。通过朗读指导,学生仿佛看到月光下的荷塘朦胧淡雅的景致,感受到作者行云流水的思绪,体会到先生平静中不平静的心情。

1.3 抓住关键词语导读。教者抓住关键词语读,能起到点拨、指导的作用。这样的读法能让学生积极思维,深刻体会作品的自然美。如《荷塘月色》一文中“如流水”、“仿佛”、“又像”,教者一边读,学生一边想,想像那月光的细腻,柔美和皎洁,想到了比喻、通感等修辞手法的生动传神。再由“泻”、“浮”、“笼”、“洗”、“画”展开联想,在静态的月色中体验到一种动态之美,再现了月光的灵动和幻境。加上灌木“参差的斑驳的黑影”、杨柳“稀疏的倩影”,一幅光和影的和谐奏鸣曲便会在耳畔回响,一幅立体感很强的月光图便在导读中充分展现了出来。

2.在课文分析中挖掘神韵美

当学生有了审美感受,获得了审美愉悦后,教者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,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。它包括对审美对象真、善、美的识别,对审美主体逐渐加深的理解,并能给予审美评价,得到新的领悟。这就是从自然美到神韵美的过程。要引导学生达到这一审美境界,必须以学生的积极性、主动性为主,加以教者的启发、引导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

2.1 体会炼字的精妙。在朗读中,学生已经感知作品的语言美,那在课文分析中,就要让学生理解“为什么美”。母语中有丰富的词汇,有许多同义词、近义词。而当一个字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,产生精美、简洁的效果时,教者就应该让学生体会炼字的精妙。

2.2 在欣赏修辞中细细品味。修辞手法除了让学生感知音乐美、语言美外,还能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。如刘鹗的《明湖居听书》一文中,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描写白妞的演唱。白妞说书的旋律,时而使五脏伏贴、毛孔畅快;时而又似爬泰山,一山更比一山险,一山更比一山高;时而陡落,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里盘旋穿插;时而在寂静之后,又似弹子上天,化作千百道火光豪气冲天。旋律和形象、感觉之间的相似性,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,调动了人们所有的感觉器官来欣赏音乐,令人回味无穷,难怪会有听众有“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”的感慨了!通过欣赏,学生将无形化为有形,将音乐形象化具体化了,根据视觉形象和感觉可以联想并想像音乐形象,在审美愉悦的同时感受到民间艺术家的高超技艺,体会了文章主旨。

文章来源:《语文天地》 网址: http://www.ywtdzz.cn/qikandaodu/2021/0204/826.html



上一篇: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
下一篇: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新课型

语文天地投稿 | 语文天地编辑部| 语文天地版面费 | 语文天地论文发表 | 语文天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语文天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